权臣兼祧两房?郡主重生不嫁了

第208章 滴骨辨亲,不是太子血脉



第208章 滴骨辨亲,不是太子血脉

1凤阙的生辰是九月初二,是秘密。    

他小时候身子骨弱,老太妃怕人按照他生辰八字行巫蛊之术,对外宣称的生辰都是假的。    

除了子墨、子听这些特别忠心的身边人,大概知道主子生辰是九月初,就只有祖母知道具体日期时辰,连凤二夫人都不是十分清楚。    

除夕,守夜时,他告诉了梁幼仪。    

她记在心里,还如期送来了生辰礼。    

挺细心的!    

他很喜欢。    

凤阙心生欢愉,于他,建立一个国家原先没想过,能和梁幼仪两情相悦,原先也从没有想到过。    

“为什么不叫我去打东启国呢?怕我出事?我又不是小时的病秧子了。”    

凤阙一边看着画,一边自言自语,笑容就没降下来过。    

摸着那顶玉冠,他原本想自己戴上,又放下了。    

“我等你回来,亲自给我戴上。”    

荷包与他的白袍很相配,祥云纹古朴又大方。    

这是她亲手绣的,她在大帐里绣的吗?会不会把那帮丰州军吓一大跳?    

荷包里装着一个药草包,他闻了闻,浓郁的药草香。    

驱蚊虫,防瘟疫。    

“陛下,我们是一口气收服西南,还是班师回朝?”    

原先一路追着梁言栀和小皇帝,逼着他们上岸,眼下,就差一张降表。    

没有降表,就代表大陈皇室还没有降。    

凤阙沉默了一会子,说道:“再等等云王。”    

东洲大陆北方小国尽收手中,大陈国土除西南八十多座城池未曾武力征服,其余全部归顺。    

靖南王、淮南王以及轩和帝的兄弟秦王、楚王、赵王,五位藩王没有降伏,如果这么班师回朝,是很大的隐患。    

总不好他们在南方反了,朝廷再派兵南下。    

“传裴大将军和程梓荣将军。”    

不多会儿,裴焰和程梓荣来到驾前。    

“你们二人带十五万丰州军前往饶州,密切关注几位藩王的动作。”    

十五万丰州军驻扎在饶州,西可随时灭掉靖南王,东可随时支援云王,南可支援边境抵抗宁国。    

若淮南王出现异常,也可拦腰截堵在烟瘴之地。    

(备注:从丰州出来,梁幼仪带四十万丰州军,二十万跟随她去打东启国,五万在天奉城捞尸,裴焰手头剩下十五万)。    

裴焰和程梓荣领命。    

“子听,你通知聆音阁的人,全部去邺建城,查明为何太后一直坚持要去邺建城,那里到底有什么秘密?”    

子听立即领命。    

“李世子、李夫人。”    

“末将在。”    

“你们夫妇二人严加看管梁言栀、萧千策一行,严禁他们出兵所,密切关注他们与外界哪些人联络。”    

“是,末将领命。”    

接着他又让人传令风起,叫他加大对天奉城的治理。    

天奉城虽然不如邺建城那么富饶,但是它地理位置十分关键,这次死了百万人,不处理好,会爆发瘟疫,沿着河水影响整个南方。    

天奉城之所以被选为皇都,只因它位于浊河流域中心,北依果花山、有四条主要河道穿流,这种“山河拱戴”的地理格局既利于军事防御,又保障了农业灌溉。    

天奉城自古便是南北交通枢纽,东洲大陆内河连通大运河中枢。    

这里发生那么大的水灾,死那么多的人,如果不加大处理力度,很可能瘟疫成为新朝最大的灾害。    

七月底,赤炎卫和丰州军到达济源郡时,凤阙已经把五万原籍天奉城附近的将士留下,专门打捞并安葬死于大水的生灵。    

目前水位已经降低,既然原先的河道地势太高,根本无法再次将河流扯回原来河道,那么索性就让河流改道,把河流引导入海,河道人工干预,尽量流经贫瘠的地方,减轻对良田的破坏。    

*    

皇陵。    

龙一带着龙十三、龙十六,三人从河道扮作水兵逃出去后,一路往皇陵赶。    

他们以为很隐蔽,却不知道行远一路追踪。    

行远并没有想杀他们,所以一路追,没有泄露出任何杀气,就和一个普通的行路暗卫没任何区别。    

龙一三人马不停蹄,七天后到达皇陵,皇陵距离天奉城并不太远,幸好高祖那会儿钦天监和国师都好好选过,轩和帝和太子的陵墓选在果花山南部山麓。    

这里也被浊河影响了,但是并没有完全淹没。    

淹没的是进入皇陵的神路。    

原本,通往皇陵的神路,规模宏大,装饰精美令人叹为观止。神路两旁的石刻动物、神兽以及文臣武将的雕像,威武肃穆。    

如今,都被埋在水底的泥沙里了。    

三人想方设法进了皇陵,行远也远远地跟着。    

因为梁言栀还活着,所以太子的墓道并没有封死,守灵的官员、将士都在陵墓外看守。    

龙卫拿出印信,先联系了陵墓的总管、正三品官员毛利,对方验证他们的身份后,准许进入太子的陵墓。    

与骁骑校等各位守灵将士,一起焚香祷告,做了一系列的仪式,进入陵墓,打开太子棺椁。    

八年过去,太子只剩下一具白骨。    

八盏灯笼,四颗夜明珠照耀,龙一、龙十三、龙十六、毛利总管,共同见证滴骨。    

他们先把太子的颅骨小心地擦拭干净,祷告一番,请求太子在天之灵,睁开慧眼,告诉他们真相。    

打开随身携带的玉盒,那里面是取了萧千策寅时之血,加了秘药并冰藏,龙一小心地将它们滴在太子的颅骨上。    

那血液落在太子的骨头上,如水般流散,滴落在棺材上。    

龙一、龙十三、龙十六都沉默了。    

毛总管惊恐地问道:“这是陛下……”    

龙一点点头。    

毛总管忽然痛哭起来:“太子……老天啊,太后,她怎么敢!”    

大家把太子的棺椁重新盖上盖子。    

龙卫把检测结果,写下来,在场的几人都签了名。    

三人离开皇陵,当日夜里,除了毛利,全部被灭口。    

行远在龙卫离开皇陵后,进入皇陵那边看到一地尸体,他找机会把毛利按住,以性命要挟,问龙卫都做了什么。    

毛利不肯说,行远道:“有些消息,大概没传到皇陵,告诉你们一下,浊河是太后梁言栀派人凿开的,她带着皇帝想迁都邺建城,如今已经向炎武大帝投降。”    

毛利说道:“你胡说,根本不可能。”    

“你可以出去打听。”行远把八月三十日的报纸扔给他。    

毛利看了报纸,死活都不相信,投降?这怎么可能呢!    

行远说:“你如果不说出来方才发生什么事,那我就把皇陵一把火烧了。”    

这一片是轩和帝和太子的陵墓所在地,毛利是总管。    

如果这一处被烧了,他九族也完了。    

无奈之下,他只好说龙卫是派人来滴骨辨亲的。    

行远立即知道了,说道:“不是亲生的吧?”    

毛利不说话,行远道:“这又不是什么秘密,梁言栀与许多男人都有染,陛下到底是谁的,她自己恐怕也不知道。”    

“你胡说八道!”毛利愤怒得还想骂,行远一眨眼不见了。    

行远离开皇陵,加速去追龙一他们,很快发现:龙一和龙十三、龙十六三人分别去了三个方向。    

一人去了寿春城方向,那一定是去禀报太皇太后了。    

一人去了洪州方向,估计是去找靖南王了,还有一人往西南去了,西南是谁?    

行远不知道,他没有继续追,决定先回去禀报炎武大帝。    

行远和龙十六速度相当,两人几乎前后脚进了寿春城,只不过行远立即回到凤阙身边,而龙十六要先观察兵所周围。    

行远把来回都告诉了凤阙,凤阙立即把赤炎的兵部尚书叫来,舆图打开,分析龙一最可能去的地方。    

不多久,凤阙叫行远通知在兵所守着的赤炎卫:“放龙十六进去见太皇太后,听他们说些什么。”    

又立即叫李桓献过来,告诉他从今日起,派人密切关注太皇太后的动作,防止她派人杀了梁言栀和萧千策。    

梁言栀该死,但是要死在百姓面前,至少要按照幼幼最喜欢的方式死,而不是太皇太后杀了她泄愤。    

李桓献接令,把太皇太后、梁言栀、萧千策安排在不同的院子,想串门不容易。    

李桓献在兵所转悠了一圈,遇见了在门口望天的千杰。    

“千指挥使,要不要本世子请你喝一杯?”    

千杰说道:“好啊!”    

萧千策在自己的屋子里没出来,隔着窗子,看着千杰随着李桓献往外走,他收回目光。    

夏泰也看见了,说了一句:“陛下,千指挥使还忠心吗?”    

萧千策乌黑的眼睛没有看向任何人,低着头说:“你问这句话,便是心中有数了吧?”    

夏泰哭了,说道:“奴才会一直忠心到死。”    

千杰随着李桓献出去,确实是在寿春城好好吃了一顿、喝了一壶,临走拿了一只完好的扒鸡。    

回了兵所,他把扒鸡给萧千策送去,夏泰害怕有毒,犹豫着不敢碰。    

千杰也不在意,直来直去地说:“陛下,臣去打探消息了。”    

“打探到什么?”    

“云王已经打败东启国,十万敌军被云骑基本杀光,云王正在拔除敌军暗桩。”    

云王很快就回来了。    

陛下也要献出降表了。    

萧千策笑得小白牙露出来:“得云王者得天下,谁辜负了姐姐谁输。”    

千杰点点头:“云王说,不管什么时候,陛下都是她的表弟。”


Tip: You can use left, right, A and D keyboard keys to browse between chapt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