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6章 毛梦极回归
第636章 毛梦极回归
林臻似乎并未太在意那个钦天监算出来的“吉日”。
李元圭战战兢兢送来黄纸朱批写好的“吉时表”时,林臻只是随意看了一眼,便丢在了堆积如山的案牍之上。
离京前一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薄雾尚未散尽。
王府东北角,专门用于调动亲军、占地极广的演武场上,已是一片肃杀景象。
空气中充斥着金铁交鸣的铿锵声、粗粝的口令声以及战马不耐的低沉嘶鸣。
五千名全副武装的金吾卫精锐,如同黑色的钢铁丛林般列成整齐的方阵。
他们都穿着特制的玄色轻便锁甲,不同于出征北燕的重装,甲片在熹微晨光中反射着冰冷的幽光。
士兵们面容刚毅,眼神锐利如鹰,身上透着一股百战之余凝聚成的肃杀之气。
他们左手持制式精钢圆盾,边缘锋锐如刃,右手紧握着一臂长短、近战搏杀极其凶狠的破甲手弩“寸芒”。
腰间悬挂寒光闪闪的狭锋横刀,背后背着分量沉手的连发快弩“追魂”。
这是经过林臻多次改造后精简下来的,既能确保高效防御,又能进行致命反杀的强大护卫力量!
整个方阵弥漫着一种沉默而沉重的压迫感,仿佛一头蛰伏的洪荒巨兽,随时准备为护主而咆哮撕咬。
方阵之前,立着一位身材并不高大,却如标枪般笔挺的青年将领。他正是奉林臻亲笔手令,星夜兼程,只用三天三夜便从清河激战地赶回的骁将——毛梦极!
他脸上一道斜贯左颊的醒目刀疤还透着新愈的淡红,深陷的眼窝带着连日急行军透支的疲惫,但他眼神中那近乎凝固的杀气与忠诚,却如同熔炉中的精铁,炽热而纯粹!
林臻已经命毛梦极为御前将军,负责领导这五千金吾卫,也是林臻南行最值得信赖的贴身屏障!
林臻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,身影在微光中显得有些模糊,却散发着如山岳般凝重的威仪。
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沉默的铁甲方阵,无须过多言语,每一名士兵都感受到了主君目光的重量,身躯挺得更加笔直,眼神更加炽热!
他们是殿下最锋利的刀,最坚固的盾!
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魑魅魍魉!
林臻的声音并不大,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,带着斩钉截铁的意味:“毛梦极!”
“末将在!”毛梦极一步踏前,抱拳躬身,铠甲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。
“本世子命你率金吾卫五千精锐,即刻整装,护卫车队南下沪县!此非行军,却是护卫!任何可疑、任何胆敢靠近、任何心怀不轨者,”
林臻的声音骤然转冷,冰寒刺骨,“杀无赦!”
“末将领命!以项上人头担保!殿下所至之地,末将必使其固若金汤!片瓦不惊!”
毛梦极的声音嘶哑却铿锵,眼中燃烧着决绝的火焰,那道新愈的刀疤在晨光中扭动,如同狰狞的活物。
“很好。”林臻点点头,转身走下点将台。
点将完毕!
......
车轮滚滚,旌旗招展。
林臻庞大的南行车队,如同一条蜿蜒盘踞的华丽巨龙,在官道上徐徐前行。
车队中最为醒目的,便是林臻所乘坐的那辆极其夸张奢华的巨大马车。
它由最坚韧的南洋铁力木打造骨架,通体镶嵌着打磨光滑的紫檀木壁板,窗牖皆镶嵌着大块纯净剔透的琉璃,帘幕是江南最顶级的流光锦。
车厢内部铺着厚厚的波斯绒毯,足有寻常房间大小。
此刻,林臻身着宽大的藏青细绸常服,姿态慵懒地靠在一个柔软的天鹅绒靠垫上,手中把玩着一块温润的羊脂玉佩。
他的身边,左侧是气质精明沉稳的商界巨擘张俪,她正透过窗口琉璃,冷静地审视着窗外的田野;右侧是温婉如水的浣碧,安静地为林臻煮着安神的清茶;前方略次的位置,是娇俏明艳的晴雯,怀里抱着叽叽喳喳的小承煜,似乎对窗外的单调风景有些厌烦。
而在车队后方,紧跟着几辆稍小一些但同样精致的马车,其中一辆朴素清雅的车厢内,正传出楚惜灵那温润平和、充满智慧之光的说话声。
这支队伍在钦天监算定的那个“黄道吉日”——五月十八中午准时出发,一路风雨兼程,跋山涉水,终于在第十日的薄暮时分,抵达了扬州地界。
距离扬州城还有十里路,一座供往来官员商旅歇脚的“长亭”已在望。
然而此时,长亭附近却一反常态,人头攒动,被堵了个水泄不通!
扬州刺史孙文谦,此时早已心急火燎地率着一众扬州府的大小官员在此等候。
孙刺史身穿朱色五品白鹇补服,努力挺直腰板,脸上挤出最得体的笑容,站在队伍的最前列,脖子伸得老长,望着官道尽头尘土扬起的车队方向。
他特意在林臻之前早回来几日,就为了今天。
他身后的官员队伍排了几十步长,穿着青色、绿色的各色补服,一个个也都尽力摆出恭敬的神情,只是连日等待的疲惫与未知的忐忑,终究难以完全掩饰,让气氛显得有些沉闷压抑。
终于,林臻那庞大的专属车队在夕阳的余晖和金吾卫的严密护卫下,轰然而至。
如同沉默的潮水涌来,最终停在长亭外不远处。
孙文谦眼睛一亮,精神瞬间提振,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,脸上堆满最热情、最谦卑的笑容,带着一众官员快步迎了上去,在距离林臻那架巨大马车还有十几步远时,便齐刷刷躬身行礼,声音洪亮而恭敬:
“下官扬州刺史孙文谦,率扬州府大小官员,恭迎世子殿下大驾光临!下官等已在城内官驿备下薄酒宴席,并为殿下及诸位贵人准备好了最佳下榻之所,万望殿下赏光,容我等尽地主之谊……”
马车高大的紫檀木车门被推开,在所有人翘首以盼的注视下,一身藏青绸衫、气质疏淡的林臻缓步走了下来。
他的目光只是随意地在孙文谦脸上扫了一下,眼神平静无波,既无欣赏,亦无苛责,仿佛眼前恭敬地站着的不是一州刺史,而是一个寻常路人。
他甚至没有理会孙文谦身后那长长的、恭敬行礼的官员队伍。
“孙刺史辛苦了。”林臻的声音平淡如常,不带一丝情绪,“宴席驿馆,就不必了。本世子此行目标明确,只为沪县。沪县情势瞬息万变,迟恐生变。尔等各司其职,照看好扬州辖境便是。”
仅仅几句话,简洁利落得近乎无情,如同秋风扫落叶般,将孙文谦精心准备了多日、本想借此机会巴结一番的安排彻底扫进了垃圾堆。
孙文谦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,如同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下,满腔的热情被泼灭了大半,只剩下冰冷和尴尬。
但他不敢有丝毫不满,连忙再次躬身,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失落和一丝惶恐:
“是……是!殿下心系民生,急于公务,下官钦佩万分!那下官这就安排人手,为殿下车队指引前往沪县的官道。”
“不必。”林臻直接打断他,已经转身准备上车,“路本世子认得。金吾卫随员皆携带最新图册与罗盘。尔等不必再送了。”
说罢,林臻甚至没再看孙文谦一眼,单手扶着橙萱递上的手臂,重新登上了他那辆庞大如行宫的马车。
沉重的车门在孙文谦等人绝望的目光中,发出沉闷的“哐当”一声,牢牢关上。
紧接着,整个沉默而雄壮的车队,在金吾卫士兵锐利的目光扫视下,重新启动,绕过长亭和那几十名如石像般僵立原地的扬州官员,径直踏上了通往更东南方向,只留下一路滚滚烟尘和满目的尴尬与萧索。
暮色四合,孙文谦和身后的官员们望着消失在远方尘土中的车队,久久无语。
精心准备的接风宴席?
下榻之所?
攀附结交的机会,一切都成了泡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