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8章 贫穷的县
第648章 贫穷的县
一座巨大的、由粗大毛竹和崭新芦席临时搭建的粥棚,如同巨兽般矗立。
棚顶高耸,四面通风,虽然简陋,却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、充满力量感的秩序。
粥棚前方,早已排起了四条蜿蜒曲折、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!
男女老少,拖家带口,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,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一种名为“希望”的光芒!
他们有的背着破旧的包袱,有的拄着木棍,有的怀里抱着饿得直哭的孩子,但无一例外,都努力地挺直了腰板,伸长脖子,眼巴巴地望着粥棚里那几口热气腾腾、散发着诱人米香的大铁锅!
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白米粥香气,混合着汗味、尘土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、躁动而充满期待的气息。
粥棚入口处,临时摆放着几张破旧但擦拭干净的条案。
条案后,坐着几名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吏服、神情严肃却带着一丝疲惫的文吏。
他们是萧寒舟从王府带来的文书班子,此刻正一丝不苟地执行着登记造册的任务。
“姓名?”
“李……李狗剩……”
“籍贯?哪个村的?”
“城……城西……李家洼……”
“家中几口人?都是谁?”
“三……三口……俺……俺婆娘……还有……还有个五岁的娃……”
“按手印!下一个!”
文吏的声音清晰而快速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他们手中的毛笔在粗糙的黄麻纸上飞快地记录着。
每一个被问到的百姓,都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和小心翼翼,努力清晰地回答着问题,然后在文吏的指引下,用沾了印泥的拇指,在属于自己的那一行名字旁,重重按下鲜红的指印!
那鲜红的指印,如同一个个新生的烙印,宣告着他们正式被纳入世子殿下规划的新秩序之中!
萧寒舟身着靛青儒衫,如同一杆标枪般挺立在粥棚入口的高处。
他并未参与具体登记,而是目光如炬,扫视着整个粥棚内外。
看着那四条越来越长的队伍,看着百姓眼中那越来越亮的光芒,看着文吏们一丝不苟地记录,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使命感!
这不仅仅是在施粥,这是在清点人口,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宏图伟业打下最坚实的人力基础!
每一个名字,每一个手印,都代表着沪县未来的一个建设者!
登记完成的百姓,在士兵的引导下,分流到粥棚内侧。
那里,几口巨大的铁锅下柴火熊熊燃烧,锅里翻滚着浓稠得能立住筷子的白米粥!
米香四溢!热气腾腾!
王有德家的厨娘动作麻利而温柔地为排到近前的百姓盛粥。
她们用特制的长柄木勺,舀起满满一大勺滚烫浓稠的米粥,稳稳地倒入百姓们递过来的、各式各样的破碗、瓦罐、甚至洗净的葫芦瓢里。
“小心烫!端稳了!”
“不够再来添!管饱!”
厨娘们清脆的声音,如同春风拂过。
更让百姓们惊喜的是,在盛粥的木台旁边,还摆放着几大箩筐刚刚出炉、散发着诱人麦香和杂粮香气的杂面大饼子!
饼子个头不小,厚实暄软,虽然掺杂了豆面、黍米面,不如纯白面精细,但在这饥荒年月,已是无上的美味!
“饼子!还有饼子!”
“一人一个!拿好了!”
负责分发饼子的士兵大声吆喝着。
当百姓们一手端着满满一大碗滚烫浓稠的白米粥,一手接过一个沉甸甸、热乎乎的杂面大饼时,巨大的幸福感如同潮水般瞬间将他们淹没!
许多人捧着碗和饼,双手都在微微颤抖!眼中瞬间涌出滚烫的泪水!
“白米粥……真的是白米粥啊!稠得能插筷子!”
“饼子!是粮食做的饼子!不是树皮草根!”
“娘!娘!我们有吃的了!有白米粥!还有大饼!”
“世子殿下……世子殿下真是活菩萨转世啊!”
“世子殿下万岁!世子殿下万岁啊!”
哽咽声、啜泣声、孩童满足的吞咽声、以及发自肺腑、声嘶力竭的欢呼声,再次在粥棚内外爆发开来!
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热烈!
更加真挚!更加充满力量!
那是对生存的感激!对未来的憧憬!
更是对给予他们这一切的世子林臻,死心塌地的效忠与拥戴!
萧寒舟看着眼前这感人至深、又充满力量的一幕,眼眶也不禁微微发热。
他深吸一口气,强压下心中的激荡,对身边的副手沉声吩咐:“仔细核对名册!务必确保登记无遗漏!所有数据,今晚必须整理完毕!”
说完,他又去向另一个粥棚。
暮色四合,华灯初上。
沪县县衙后堂一间收拾得颇为雅致的偏厅内,灯火通明。
一张紫檀木圆桌上,摆着几样精致的江南小菜和一壶温热的黄酒,虽不及王府奢华,却也别有一番温馨。
林臻坐在主位,姿态闲适。
浣碧、张俪、晴雯、楚惜灵四女分坐两侧。
浣碧正执壶为林臻斟酒,动作温婉;张俪则用银箸夹了一块清蒸鲈鱼腹肉,细心剔去鱼刺,放入林臻面前的白玉碟中;晴雯小口啜饮着果酒,眼神灵动地扫视着众人;楚惜灵则安静地坐着,面前摊开着一卷更详细的建筑图纸,似乎在沉思。
气氛轻松而融洽,带着一种家人般的温情和共同奋斗的默契。
萧寒舟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,脸上带着忙碌后的疲惫,但眼神却异常明亮。
他先是对着林臻和四位师娘恭敬地一一见礼:“弟子拜见师父,拜见浣碧师娘、张俪师娘、晴雯师娘、惜灵师娘。”
“寒舟来了,坐吧。”林臻指了指下首的空位,示意他坐下,“城内人口,清点得如何了?”
萧寒舟并未落座,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本装订整齐、墨迹尚新的册子,双手恭敬地呈上:
“回师父!四座粥棚登记造册已初步完成!经汇总核对,目前登记在册的沪县常住人口共计:一万三千七百六十八户!
其中,成年男丁十六岁至五十岁的,两万九千五百二十一人。
成年女子十六岁至五十岁的,三万一千零四十三人!
十五岁以下孩童一万八千七百六十五人!
六十岁以上老人七千四百二十人!”
他声音清晰,报出的每一个数字都如同沉甸甸的基石。
林臻接过名册,并未细看,只是随手放在桌上,目光平静地看向萧寒舟:“嗯,辛苦你了。有了人便有了根基。那么寒舟,依你之见,接下来,我们该如何着手?”
萧寒舟精神一振,略一思索,带着一丝书生意气的兴奋答道:“师父!弟子以为,当务之急,应是修路!扩建城防!正所谓要致富,先修路,道路畅通,则商货流通,百业可兴!城防坚固,则可御外敌,安民心!此乃固本培元之基!”
林臻闻言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,缓缓摇头。
他刚要开口,坐在他右侧的张俪却放下了银箸,那双精明锐利的凤眸扫过萧寒舟,带着一丝长辈对晚辈的提点和不容置疑的洞见:
“傻孩子,路要修,城也要建。但此刻,最重要的不是这些砖石土木!”
她声音沉稳有力,如同商界女王在指点江山,
“此刻民心初附,如同干柴遇烈火,炽热却易散!当务之急是火上浇油,将这民心彻底点燃、凝聚、化为己用!所以我们要收买人心!用最实在的好处,将他们牢牢绑在我们的战车上!”
她端起茶盏,轻呷一口,继续道,条理清晰,直指核心:
“明日施粥之时,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宣布:由县衙出资,世子殿下做主!将沪县所有破败民居、窝棚,全部推倒,重新规划,统一建造新房!保证每家每户,都能分到遮风挡雨、干净整洁的住所!”
她目光扫过众人,带着强大的气场:
“并且要说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!告诉所有百姓世子殿下不养闲人!
无论男女老少,只要能动弹就必须干活!只有这样才有饭吃,有房住!老人可以干什么?看护幼童、清扫街道、编织箩筐!小孩子可以干什么?力所能及地帮工、捡拾柴火、学习手艺!壮丁干什么?自然是修路、筑港、建房的苦力重活!妇女干什么?洗衣做饭、缝补衣物、协助营造、甚至学习纺织!唯有如此,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整座县城才能如同精密的机器般运转起来!才能爆发出改天换地的力量!”
“说得好!”坐在张俪对面的晴雯眼睛一亮,放下酒杯,接口道,声音清脆悦耳,带着她特有的娇蛮和活力,
“俪姐姐说得极是!不过光这样还不够!还得让百姓有奔头!有盼头!有干劲!”
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如同发现了新玩具,
“我在京城打理车马行的时候,就搞过月旬之星。每十天评一次,表现最好的伙计,赏钱,赏肉,赏新衣裳。效果可好了!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!咱们沪县这么多人,不如也这么搞!每旬评一次‘建设之星’!
男女各评五十人!评上了,不光名字上红榜,让全城人都知道,还当场发奖励!大块的肉,整坛的酒,白花花的大米!甚至还可以发铜钱!让他们拿回家去显摆!让所有人都眼红!都羡慕!都想着下次自己也要评上!”
她越说越兴奋,小脸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:“这样大家干活才有劲儿!才有竞争!才有目标!”
“哈哈哈!”林臻被晴雯那副献宝似的得意模样逗笑了,眼中满是赞赏,“雯儿,你这丫头,倒是把车马行里那套驭人之术,活学活用到治国安民上了啊!不错!很不错!”
晴雯得到夸奖,更是得意地扬起了下巴,如同骄傲的小孔雀:“那是!妾身这两年打理车马行,可不是白干的!琢磨出不少门道呢!”
林臻笑着点点头,补充道:“评星之法甚好,但沪县人口众多,光靠评星激励,覆盖面还是不够广。”
他目光转向晴雯,带着深意,
“除了评星,还要建立一套更细致的‘身份评级’制度。根据每个人每日出工时长、完成工量、技能水平、甚至品行表现,综合评定等级。
等级高的,不光每旬有额外奖励,日常的米粮、布匹、甚至未来新房的分配,都可以优先、从优!干活多的,多领!干活少的,少领!偷奸耍滑的,严惩!
甚至要从百姓中提拔那些踏实肯干、有威信、有能力的,让他们担任工头、管事!让他们知道,只要跟着世子好好干,踏实肯干,就有机会出人头地!就能从泥腿子,变成管事!甚至变成官!这样,百姓才会真正把建设沪县当成自己的事!才会拼了命地干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