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穿越了还不造反啊!

第702章 为天下,再谋万世之福利



第702章 为天下,再谋万世之福利

3此刻,军政处内一片喜悦和祥和。    

在场的七个人都很高兴。    

不过唯一遗憾的是,渭河平原这一战上花费巨大,但收获的银两却是不足的,后期为了修葺城池,建立防备,以及事先承诺给予渭河平原上的那些本地人一定的粮草支持等。    

这些都是要花银子的。    

但。    

渭河平原收获了大片的土地和城池,这是银子难以比拟的。    

“你们银子怎么花,原则上朝廷上不干涉。”    

“但是毕竟涉及数百万两以上的银子,不要搞起大的动荡才行。”    

唐晏廷提醒了一句。    

“呵呵,我准备奖励军功,抚恤阵亡的兵士。”向天雷笑着道。    

“我也有这个打算,按照事先朝廷给予的抚恤,还是太低了。”熊鲲也是沉吟道。    

“这件事并非朝廷不舍得出银子。”    

“而是往后战事很多,不患寡而患不公啊,有些时候只能省着点。”    

万树森苦笑道。    

“我没有怪罪朝廷的意思。”熊鲲摇了摇头道,自然知道这个道理,虽然他代表的边军重镇的利益。    

他心底清楚,大胜崩塌,和他们边军重镇没有开疆拓土,守护好边疆,却频繁要钱要粮有关系。    

但当时,大家都这么做,熊鲲也没办法,唯有如此才能不在天下战力上,大幅度的掉队。    

维持西川重镇兵源数量的优势。    

当然现在看来,是大错特错。    

许元胜的横空出世,打破了旧有的战力体系。    

“即然大家都如此花费,看来我也要进一步提高抚恤了。”许元胜干咳了一声,现在的人也这么卷了。    

有时候抚恤这个东西,别人都少,你可以少点。    

大家都提高了,他就必须跟上。    

“元胜,你们青州府的抚恤,可是一直很高,你再高,我们可就没办法募兵了。”向天雷苦笑道。    

熊鲲也是蹙眉。    

“兵源募集,只要不跨越所属势力范围即可。”    

“说我影响你们募兵,有些过了。”    

“抚恤有功将士们,就看各家自己的本事吧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呵呵一笑道。    

“那就定个标准。”    

“在现在原有基础上,最多提高五成。”    

“再多,就是陷朝廷于不义了。”    

万树森一锤定音道。    

许元胜,熊鲲和向天雷都是点了点头。    

反观候光耀和海无涯也都点了点头,他们阵亡的兵士都能数的清,这点花费上真的不算多。    

但他们也思量着,是把银子投入建设陆战之兵还是继续扩建战船以及饷银上?    

“好了。”    

“接下来谈一谈家族和权贵子弟,入朝为官的章程。”    

万树森没有给大家多思考的怎么花银子的时间,就提到了正事上,这也是他一直头疼的。    

毕竟打仗还要靠在场的五人,必须让他们满意才可。    

“老师的意思是?”许元胜率先开口。    

“开科举,在成绩选拔上做到公正严明。”    

“让家族和权贵子弟参与进去。”    

“能者上,弱者下。”    

“前期开放的官员品级,仅限于各县官员的范畴以及各府非府主以外的官员。”    

万树森直言道。    

他明显把官员的位置,压低了。    

如此才能让大家对于家族和权贵的忌讳,降到最低。    

毕竟在过去,家族和权贵子弟哪怕想当官,也不敢大肆入驻朝廷,从上到下都是有所排斥的。    

这次也是正式给他们机会了。    

在场众人听到只是一些非要害的位置,倒也脸色稍缓,皆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。    

“文举要。”    

“武举也要跟上。”    

“也算是给贫民子弟一个机会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提了一句。    

“可。”万树森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学生,之前倒是没提武举的事。    

“另外官员任命之上。”    

“要远离家族根基之地。”    

“依半年一考核治下成效,来考虑是否合适。”    

“看似县一层官位不大,但带来的影响直接反应在广大民众身上,我们不能给予民众一个不合格的官员,还要让他们长时间忍受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说道。    

“考核是限于哪几个方面?”这个时候唐晏廷开口道。    

“商路,私塾,医馆以及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。”许元胜一口道出了四大要害。    

只要这四点做好了。    

民安国强。    

“可。”万树森点了点头,只要对南方朝廷有利的,他都愿意接纳。    

“元胜,还有什么好的建议?”    

“大家也都可以畅所欲言。”    

唐晏廷笑着道。    

许元胜看了一眼旁边坐着的向天雷和熊鲲,皆是沉默不语,就连候光耀和海无涯也都淡然喝着茶。    

不是不想说。    

他们虽然从小也读书,兵书家里都是一大摞子。    

但对于民政方面,牵涉很大,说错了反而不美。    

听听给个评判,倒是还可以。    

“那我就最后说一句。”许元胜觉得有些话,还是有必要说出来。    

“元胜,你说。”唐晏廷笑着道。    

万树森也点头一笑,对于自己这个学生的见地,他是欣然的。    

“现在开科举,多数还是那一批人参与。”    

“对于广大底层民众而言,并不能立即得到实惠。”    

“我觉得对天下,要提前有个表态。”    

“私塾免费,且各个阶层都有资格加入私塾求学,且凡我大胜民众人人都有资格参与科举,凡无财力者,有朝廷资助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说道。    

在场的人都是微微一惊。    

这动静有些大。    

私塾免费,且支持所有人参与科举,就非一些银子的事了。    

各个阶层都能求学,都能参与科举。    

那就是贩夫走卒,王侯贵胄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了。    

这是过去从未有过,对于阶级桎梏的打破。    

在过去科举虽然也是面向全体的,但别忘记了,求学到科举这一路上的费用,几乎拦下了九成九的底层民众。    

“求学和科举唯有打破阶级。”    

“才能真正让广大民众参与到南方朝廷的巩固和维护上。”    

“对于我们而言,不算坏事。”    

“另外此举也是对北地底层民众一个示好,得民心,得天下,为我们以后北上,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没提出人人平等这个概念,说出来有些惊世骇俗,哪怕后世也不可能做到平等和公平。    

但后世在高考,也类似于现在的科举上。    

真正算得上一定意义上的公平。    

是让底层民众有机会翻身的最大一次机会。    

许元胜也期许能在此时此地,实现这一壮举。    

“我个人认可。”    

“只要能巩固南方朝廷,未来对付北地伪朝廷,才有决胜的希望。”    

“诸位不要忘记,北地伪朝廷的陆战之兵,绝对不容小觑,还有蛮国虎视眈眈。”    

“凡是能提高南方战力的,我觉得都可以尝试。”    

万树森沉声道。    

许元胜点了点头,自己这位老师是有大愿景的,是南方民众之福。    

“我也认可。”    

“有些时候就需要打破一些旧的传统,才能让分崩的大胜,再次焕发生机。”    

“当年先皇没有机会,也没有能力,做出大的变动。”    

“那就从南方,从我们手里开始吧。”    

“破釜沉舟,未必就是坏事。”    

“得民心,得天下,这句话说得好啊。”    

唐晏廷沉声道。    

众人看唐晏廷这个大胜右相,算得上是官员阶级的定海神针,居于官场之巅一般的存在,都同意了。    

“我也同意。”    

“可以。”    

“同意。”    

……    

其他几人也都点了点头,虽然不像许元胜头头是道,但好歹还能分的出来,治下民众生活好了,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。    

头一批各地官员肯定还是家族和权贵子弟。    

这和之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。    

但是往后,真正的底层民众一旦有了参与私塾免费求学的机会,并有机会参与科举,势必会拥护南方朝廷,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好处。    

许元胜长舒了一口气,感觉比一场大战胜利,来的还有意义。    

等散了会。    

其他人就先离开了。    

只剩下许元胜和万树森,一并去了中都万家府邸。    

“元胜,你此举是给天下黎民一个真正能参与科举的机会,更给予原本无能力参加私塾求学的贫民一个学习的机会。”    

“你此举,会令原有的利益既有者的嫉恨啊。”    

“不过。”    

“此举若能推进,无疑能让你在下层民众的心里,再加深一步。”    

“你这次是名正言顺的站队底层民众了。”    

万树森指出道。    

“各大家族和权贵子弟,能够放开了去当官。”    

“这份好处给了他们。”    

“总不能不给底层民众一个崛起的机会吧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不以为然一笑。    

“另外,有件事我要和你提前说一下。”万树森忽然变得凝重不少。    

“老师,请说。”许元胜点了点头。    

“各大家族打算掌握一定的兵权,以及拥有自己的情报网,这一点你怎么看?”    

万树森沉声道。    

“若不能令他们满意,怕是他们也不甘心为了当官,就付出家族利益。”    

“可以给。”    

“每个家族设立一个卫所,兵员在万人,有各家派人执掌,但原则上一切要受限于朝廷,兵器,粮草有朝廷来发放。”    

“朝廷还要安插一部分官员进行制衡。”    

“告诉他们,南方朝廷不允许养私兵。”    

“一切都要有章可循,有法可依。”    

“至于情报网的搭建,前期仅限于商路方面,不得用于内部监察,等确定能上的了台面后,在对外方面给予他们一些特权。”    

……    

“我想其他几位总兵,应该也是这个意思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沉吟道。    

南方不会允许,再有一家边军重镇产生。    

多一个自己,已是南方危机关头,朝廷未立,各方制衡下的产物。    

再多一个。    

好不容易打磨的平衡,就会被打破。    

显而易见,军政处到时候会塞人?    

话语权这个东西。    

是绝对不会给家族和权贵子弟,毕竟已经拥有了常人所不能及的财富,再有兵和话语权,那就是请了一个太岁爷。    

“好,这件事我来谈。”万树森点了点头。    

“老师,家族要想长存,不是要剥削万民,削弱朝廷,而是要一心拱卫朝廷,造福百姓,如此才能让万民归心,朝廷放心。”    

“万家要做好带头作用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沉吟道。    

“元胜你的意思我明白。”    

“万家当年未曾大举染指朝廷内的位置,今日虽出世,也会做好自己的本分。”    

“毕竟我已经在这个位置上了。”    

“万家再想再进一步,于我理念不合,于我万家祖训违背。”    

“皇权哪有那么好拿的。”    

“现在也就是大胜分崩离析,未能统一,若是一旦再次统一,之前的那些皇子皇孙,不会有好下场的。”    

万树森平静道。    

“老师明智。”    

“限制皇权,开创军政处,老师已经能名扬千古,留名史书。”    

“再有反复,也是对老师名声有辱。”    

“学生也希望老师,始终如一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说道。    

稍后许元胜就离开了万府。    

不久之后,南方朝廷就下发了命令,此举不但是对南方,更是对应了天下。    

“允许天下所有人参与科举。”    

“兴办私塾,允许适龄人员免费求学,凡无财力且能力出众者,有朝廷资助科举。”    

“对于南方境内,私塾,医馆加大投放建设,尽可能做到一乡一私塾,一医馆。”    

除此之外。    

还对于接下来的官员进行考核方面,进行了细分。    

比如半年一考核,考核的方面等。    

在正式公告上面,并没有特别提出各大家族和权贵子弟,有些时候不特意提,反而会少很多矛盾。    

上层的公告,该说的说了,就没必要多余追叙,否则只会让更多的人胡思乱想。    

很快这项决策,顿时引起了南方境内乃至天下的喧嚣。    

一些老传统,老学究们,纷纷提出抗议。    

认为科举就非天下人都应该做的事,当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。    

商户从商,底层民众种地。    

科举当官,那是士族的事。    

但这些声音多数是北方。    

南方各大家族和权贵阶层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条件,也就默许之了。    

但更多的底层民众,却是欢呼雀跃。    

对于跳出阶层,有当官的机会,是他们一生的期望,但现实让他们没有这个机会。    

现在私塾免费,科举不限制层级,能力出众者还能得到朝廷资助。    

对于他们无疑是一次鲤鱼跳龙门的机会。    

关于此举是许元胜提出的,朝廷方面也没有隐瞒。    

一时间。    

许元胜在底层民众的心里,近乎不亚于给予了他们再造之恩。    

一个个家里恨不得挂上长生牌位,日夜祝福之。    

……    

许元胜在中都,第二日就拿到了朝廷给予的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的奖励。    

另外也派人送过去两百万两银子给予熊鲲。    

两百万两给予向天雷。    

一百万两银子给予候光耀。    

算是北地一战,邀请他们出战的好处费。    

而他从北地这一次获取的好处。    

金砖价值上千万两银子。    

精铁达百万斤,皆是非金银能够买到的战略物资,已经一分两半,一半送到了船坞,一半送到天河县。    

另外最后从广德府官员和富户手里,抢掠的财物也达三四百万两之多。    

加上朝廷奖励的一千五百万两。    

去掉给予熊鲲,向天雷和候光耀的五百万两。    

他手里还剩下两千三百多万两。    

“大人,战损名单送来了。”    

“另外按照你的吩咐,渭河平原一战上的名单也收集到了。”    

“若是抚恤上全部提高五成。”    

“需要再行发放三百七十万两银子。”    

……    

“另外按照您的吩咐,渭河平原上建立瞭望塔,修葺城楼,在八城之间建立官道,为归顺的大荒国族人建立集市,购置粮草等。”    

“这一块上我也上报了朝廷,却只是批复了三百万两银子。”    

“但按照大人您的标准,缺额依旧达两百五十万两银子。”    

“这是详细的造价。”    

侯坤恭敬的递过去两份名单,心底苦笑,大人赚得多,这花的也忒多了,换成其他人早就揣自己口袋里了。    

“现在多付出。”    

“未来收获才能更大。”    

“不管是战损,还是渭河平原上,都是我们自己的事。”    

“就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办吧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平静的签下字,让侯坤去提银子。    

“渭河平原上,还有熊家和向家,要不要……?”侯坤低声道。    

“不必了。”    

“主导渭河平原的是我们青州府。”    

“没必要斤斤计较。”    

“原本不指望朝廷出银子的,毕竟朝廷早有说法,渭河平原未来数年都属于我们三家所有,能给予三百万两,也解决了不少事。”    

许元胜说道。    

“是!”侯坤沉声道,转身待走。    

“等等。”许元胜忽然喊住了侯坤。


Tip: You can use left, right, A and D keyboard keys to browse between chapters.